北京市民们,你们还好吗?自从7月29日晚上开始,北京就遭遇了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强降雨。截至8月1日18时,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了214.4毫米,其中门头沟区高山玫瑰园站的降雨量更是高达589.4毫米,相当于一年的雨量。这样的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,在北京近20年来都是罕见的。
这场强降雨给北京带来了严重的影响。首先是交通方面,由于部分路段积水严重,导致多条公交线路调整或停运,地铁部分站点封闭,高速公路多处封闭,机场航班大量延误或取消。其次是安全方面,由于山洪、滑坡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威胁,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启动了防汛红色(一级)预警响应,并对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员转移和安置。截至目前,已有11人因强降雨遇难,27人失联。
(相关资料图)
那么,这场罕见的强降雨是怎么形成的呢?根据气象专家的解释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台风“尼伯特”减弱后的热带低压与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北京地区,为降雨提供了水汽条件。
西北方来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遇,在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一个低涡系统,为降雨提供了动力条件。
北京地形复杂多变,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的温差较大,为降雨提供了不稳定条件。
北京城市化程度较高,城市热岛效应和污染物对云水汽的影响也可能加剧了降雨过程。
这场强降雨让我们不禁想起了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的“7·21”特大暴雨事件。那次暴雨造成了77人死亡、200多万人受灾、150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损失。那次暴雨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北京城市防洪排涝能力、应急救援能力、信息发布能力等方面的质疑和反思。
经过近十年的治理和改善,北京在这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。比如,在本次强降雨中,北京市及时启动了防汛预警响应,并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了及时准确的防汛信息和提示;在城市排水方面,北京市建设了一批海绵城市项目,并对部分易涝点进行了改造和加固;在应急救援方面,北京市动员了各级各部门的力量,并及时开展了人员转移和安置工作。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松懈下来。本次强降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,比如部分地区的排水设施仍然不完善,部分地区的防洪预案仍然不充分,部分地区的应急物资仍然不充足等。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改进,以提高我们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和水平。
此外,我们也要正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。近年来,全球气候变暖、极端天气增多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。北京作为一个大型城市,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。我们要加强气象观测和预报,提高灾害预警和防范能力,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,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,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教育和培训,共同构建一个安全、美丽、宜居的北京。
最后,根据北京市气象台的最新预报,今夜开始北京将迎来持续强降雨天气,预计8月2日至8月4日,北京西部、北部地区将有大暴雨到特大暴雨(100至350毫米),局地雨量可达400毫米以上;东部、南部地区将有暴雨到大暴雨(50至150毫米),局地雨量可达200毫米左右。在此,我们提醒广大市民朋友:
关注最新的天气预报和防汛信息,做好防范措施。
避免在山区、河道等危险区域活动或停留,遇到山洪、滑坡等灾害时及时报警求助。
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,尽量避开易积水的路段,遇到交通拥堵或中断时保持耐心和理性。
做好家庭防水防漏工作,检查电器、燃气等设施是否安全可靠。
关注身边的老人、儿童、病人等弱势群体,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。
让我们携手共渡难关,共同迎接晴好天!
标签: